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化教育理念 » 正文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越富裕孩子越脆弱?美临床心理医生揭露原因

6249 人参与  2022年07月13日 18:21  分类 : 国际化教育理念  评论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越富裕孩子越脆弱?美临床心理医生揭露原因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1张



看点

为什么,今天的社会生活越来越富足,孩子的内心却越来越脆弱?美国有20年临床经验的心理医生玛德琳·莱文发现,这和家庭养育模式密切相关。她在《反脆弱养育》一书里指出,父母的教育程度越高、家境越富裕的孩子,反而越可能有高度的情绪问题,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原因——“成就的压力”和“亲子间的疏离”。而想要应对富足时代的育儿危机,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精神富足。

如今社会越来越富足,可衣食无忧的孩子们,似乎越来越脆弱。

这些家庭条件优渥、备受父母关爱的孩子,却表现出令人费解的不快乐与迷茫;还有不少表现出情绪失调综合征:上瘾、焦虑、忧郁、饮食失调甚至自残的行为。

更值得我们警醒的是,孩子的脆弱已成为全球蔓延的新现象:

在中国,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大儒心理创始人徐凯文曾提出“空心病”的概念,他发现物质丰富的当下,精神障碍患病率却在增加。
无独有偶,美国心理咨询师们也不约而同地发现,类似的青少年“空虚”的问题。在芝加哥的市区称作“空虚”、纽约郊区称作“排空”,佛蒙特乡下则说“枯燥乏味”……

一位在美国治疗脆弱与不快乐的青少年已有20余载的临床心理医生玛德琳·莱文(Madelin Levine),在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个案后,对这类现象积攒了满肚子的疑问——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越富裕孩子越脆弱?美临床心理医生揭露原因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2张

玛德琳·莱文

  • 如今物质生活优渥的孩子们,为什么越来越脆弱、不快乐?

  • 是否家庭高收入、父母教育程度高、关心子女以及对子女期望高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危害,而非原本期望的保护?

为了解决心头的困惑,玛德琳·莱文在评估了一百多项有关孩童发展的研究,访谈了十几位医生和研究学者,以及筛检自己二十五年来担任心理医生和家长的经验后,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凝练在了《反脆弱养育》这本书中。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越富裕孩子越脆弱?美临床心理医生揭露原因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3张


在她看来,优渥的家庭环境并不能确保孩子拥有健康的情绪、良好的成绩和独立自主的能力。父母用心的陪伴,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交流,才是孩子拥有健康自我和阳光性格的基本保证。

书中内容不仅集合了相关科学研究结论,还兼具了可以实操的一手养育经验。家长不仅能站在更高维度去理解孩子脆弱的原因,同样也能找到合适的应对之道。


01

富裕家庭的孩子,

苦恼却总被家长“后知后觉”

“你们这代孩子,生活得不要太滋润。”

“我有你这么大的时候,生活条件可差你远了。”

人们总是感叹这代孩子是多么娇生惯养,却很少听人提及他们的苦恼。而实际上,在他们看似正常的表象下,藏着难以言明、直抵内心的脆弱。

对于这些“天之骄子”来说,父母丰富的经济资源和关心,加之学校和社区所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想必不太费力就能解决。

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相较于其他社会阶层,家境富裕的父母比较不喜欢寻求专业的协助。他们强烈地想保护隐私,并且担心一旦寻求协助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业记录。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越富裕孩子越脆弱?美临床心理医生揭露原因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4张

学校里的心理医生和咨询顾问也表示,当他们建议有心理健康和滥用药物问题的孩子向外界求助时,高收入父母的反应要比中等和低收入父母显得更具防卫心和负面情绪。

比如14岁的尚恩,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才让父母接受并重视他越来越不快乐的事实。

其实早在他进入中学,就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劲,并一再向父母求助,但不以为然的父母告诉尚恩“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

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忧郁、退缩和眼泪无法打动父母时,他便开始滥用药物,并与学校里的“坏”孩子一起鬼混。即使如此,他的父母仍不愿承认他有任何严重的不对劲。

终于有一天,尚恩带枪回家,他的父母才决定带他来心理诊所。在治疗中,尚恩曾说道:“我非得拿把枪指着他们的头,才能让他们‘意识到’我有问题”。

尚恩后续接受了一系列的心理治疗,令人遗憾的是,此时的他不只是轻微抑郁,他还有一些颇为愤怒和反社会的行为,已经上升成一个棘手的案例了。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越富裕孩子越脆弱?美临床心理医生揭露原因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5张

正如早期的尚恩一样,普遍看来,这些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不差,在家里也算听话,也许看起来“不是很阳光”,甚至有点胆怯。这些“无伤大雅”的表现加上父母的防备心理,使得问题被掩饰和淡化。

等孩子遭逢心理问题的事实完全浮上台面时,已经变得更加严重,也更难解决。

值得家长警醒的是,与其他社会经济阶层的小孩相比,他们的内心更为脆弱,体验着最高比率的沮丧、焦虑失常、身体不适以及不快乐的情绪等。

据调查显示:尽管父母的收入和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但美国私立高中学生焦虑、忧郁、身体不适、注意力问题以及违规犯纪等征候的普遍性,要比全美高中学生的平均值高2到5倍

美国近年来也将出身教育程度高、富裕家庭的前青春期孩子和青春期少年男女,新界定为心理与行为层面的“高风险人群”

所以,富裕家庭的父母要卸下自己的防备心,同时对孩子的行为状态要足够敏感和重视。

此外,随着相关研究的积累,另一个“反常识”的结论渐渐清晰了起来——孩子过了十一二岁,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情绪健康方面的优势,反倒有可能转换成不利因素。

这意味着,我们绝大多数人以为的金钱、教育、权势、声望、物质享受等,并不能保护孩子免于情绪方面不健康的事实。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越富裕孩子越脆弱?美临床心理医生揭露原因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6张

对此,玛德琳·莱文呼吁我们对当今的“富裕文化”进行反思,这种文化对于孩子而言,看重的是什么,又忽视了什么了,贬低了什么。

“我们需要把对金钱的所有成见摆在一边,转向做个‘细腻的分析’,究竟是因为我们的富裕,还是与富裕有关的事物,导致天之骄子以突然升高的比率染上情绪的问题,或是另有原因。”


02

丰沛的物质,

是如何妨碍孩子情绪发展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不约而同地指出,父母的教育程度越高、家境越富裕的孩子,越可能有高度的情绪问题。专业人士们的研究,让我们得以逐渐拼凑出造成富裕孩子们内心脆弱的真正根源。

经过研究发现,有两种因素的重复出现,是造成这些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罪魁祸首”。一种是“成就的压力”,另一种是“与父母的疏离”

1.“唯分数论”的成就压力 

关于成就的压力,通常来自父母的过度介入。表现为家长太过关心子女的成绩是否优异,却忽略了孩子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就是说,只要孩子的“历史性指标”——综合成绩足够优秀,剩下的事情父母几乎一手包办。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父母以单一指标评价,专注每一分的进展,对孩子发展创造力、应变能力及学习内驱力毫无裨益,反而为他们埋下失败的种子。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越富裕孩子越脆弱?美临床心理医生揭露原因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7张

有研究显示,父母过于强调成绩和孩子变成有碍正常生活的“完美主义”息息相关。比如:孩子因为考试感到焦虑,以至于睡不着觉、呕吐或装病。

而隐藏在“完美主义”表象下,正是父母对孩子成绩过分在意,所导致的压力与焦虑的泛化。追求完美的孩子认为只要达不到就是失败,渐渐催生出了各种裹足不前的行为表现。

总而言之,当父母的爱是功利的,以外部成就为条件时,孩子因为想获得父母的爱和接纳,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会努力去追求“完美”,而无可避免地失足注定将引发孩子强烈的羞愧感和绝望。

这道理父母不是不懂,只是更担心如果不持续干预和监督,孩子无法出人头地。

对此,美国心理医生尼尔·雅各布森(Neil Jacobson)博士提醒一个扎心的遗传学事实:“富裕的父母似乎忘记了孟德尔遗传定律,一切总会回归到平庸的中间值”。换句话说,父母自身或许某些领域拔尖且优秀,但不见得能生出同样禀赋过人的子女。

北大教授丁延庆以及同为北大毕业的妻子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两位“学霸”家长才渐渐接受了女儿的普通。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越富裕孩子越脆弱?美临床心理医生揭露原因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8张

2.“无处不在”的亲子疏离 

说到另一项影响孩子情绪发展的一贯特质,是与父母疏离的关系。研究显示,富裕青年整体相较于寒门子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比任何其他人群的青少年更不亲近父母。

当家人簇拥在孩子四周,为什么青少年还会觉得疏离呢?

玛德琳·莱文的一位名叫凯尔的小来访者,对此有着非常精准的形容:“好奇怪,我觉得我妈妈好像无处不在,又像是处处不在。”

两者看似矛盾, 背后却隐含着密切的关系——“无处不在”是指父母侵犯了原本属于孩子的领域;“处处不在”反映了亲子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

也就是说,虽然物理距离上,严格管控或过度干预的父母与孩子格外近,但“无处不在”的举动,无疑使孩子自觉或不自觉地拉远了与父母的心理距离。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越富裕孩子越脆弱?美临床心理医生揭露原因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9张

在这种状态下,很难让孩子感受到关心,这也意味着在家庭中往往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亲子时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富裕家庭的父母经常低估了自己的这种“缺席”对子女成长所造成的影响,并且高估了孩子感受到的与自己亲近的程度。

既然已经清楚辨识了这两个成因,我们也能够“顺藤摸瓜”找出父母教养层面的解决办法,用这把钥匙帮助孩子回归正轨,逐渐成长为一个情绪健康的成年人。

03

富足时代,如何应对育儿危机?

毫无疑问,每位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可问题是如何去做呢?

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医疗中心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科主任约瑟夫·扬科夫斯基(Joseph Jankowski)博士表示:“富裕家庭的父母当然想要给子女最好的,但他们希望的方式是机械式的。”

曾经风靡一时的“清单式育儿”,算得上是机械式养育的变形——列出完美小孩需要的特质,父母只要“照单”去培养,孩子就能成为十项全能的学霸。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越富裕孩子越脆弱?美临床心理医生揭露原因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10张


殊不知,这些外界的条条框框,长远看来,不仅剥夺了孩子形成健康自我的契机,也致使孩子的内心越来越脆弱。

我们太关注孩子做什么,忘了孩子是什么。在青少年努力摸索自己“是什么”时,实际上没有获得大量的支持,遇到的多半是来自父母对“做什么”的干预。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方面完全无法体会渴望的支持、温暖和参与,另一方又受到持续的干预、反对和批评的损害,尽管立意良善,但父母确实是在持续破坏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

孩子被迫重视别人的意见高过自己的意见,没有得到塑造真正自的自我意识的机会,心理的发展扭曲了才会内在脆弱不堪,饱受深度沮丧、焦虑、滥用药物和空虚之苦。

玛德琳·莱文强调,“干预”和“支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过程,“支持”与孩子的需求有关,“干预”代表着父母的需求。

因此,当务之急便是支持孩子满足探索自我的需求,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在的支持可能会缺席,只有坚实的自我才能永远伴随着孩子,去面对这个到处是竞争和内卷的社会。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越富裕孩子越脆弱?美临床心理医生揭露原因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11张

那么,家长如何带孩子跳出富裕时代的育儿怪圈,实现反脆弱养育呢?

在《反脆弱养育》中,作为亲子教育专家的玛德琳·莱文提到了诸多支持性且行之有效的养育手段,下面列举了其中一些独到的方法,供各位家长参考。

1.克服对物质生活过分渴求的欲望 

身为父母,我们的初衷是尽己所能地给与孩子最好的一切,希望孩子未来能上更美满的生活。因此赚钱换得孩子更富裕的生活条件以及优质的教育资源。

可是,当我们坚持认为只有考高分、上名校,这一条路能保证孩子走上幸福 人生的康庄大道,就与原先的初衷背道而驰,甚至舍本逐末了。

与其将心力耗在研究千篇一律的成功路径上,我们不妨把注意力花在发掘孩子与众不同的能力上,让他们体验五花八门的活动,开眼界的同时,清晰自己能力的边界与优势,逐渐对自我形成全面且客观的认知。

2.抓大放小,清晰每个成长阶段的核心任务 

开发“自我”是种带有启发性、复杂性、原创性,有时还是令人捉摸不透的过程。也就是说,别人的经验只能参考,不能照搬。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越富裕孩子越脆弱?美临床心理医生揭露原因  国际化教育理念 第12张

令人欣慰的是,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核心的任务需要完成,帮助孩子发展健康的自我。

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形成,极大程度会受到父母意见的左右。孩子的存在以及与生俱来的特质,和父母的接纳交互作用下,使得自我意识蓬勃发展。

童年和青春期的主题,是一种想让行动出自内心的欲望。如果孩子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想通自己的价值观、期望和兴趣,自我发展受到阻碍停滞不前,长此以往会渐渐丧失掉为自己争取最佳权益而采取适当行动的能力。


3.厘清行为掌控VS心理掌控 

父母对孩子的掌控分为两种:行为掌控心理掌控

行为掌控包括树立权威、提出适合年龄的要求、设定界限,以及监督孩子的行为。

心理掌控有两种特征:侵入孩子的心理世界,并通过唤起罪恶感、羞愧感和焦虑的情绪,试图操控孩子的思想和感觉。

举个例子:行为掌控的父母会说:“数学考得这么差,成绩提上来之前不许看电视。要我帮忙吗?”

当父母过度强调自己的需求,脱口而出“你怎能这样对待我?”“我都已经为你做了这么多。”这些话,就是常见心理掌控的语言。

研究结果表明,行为掌控对孩子和青少年的发展有正面的效应,而心理掌控则显示会产生负面的效果。换句话说,运用行为掌控的父母是“掌握情况”,心理掌控会让孩子感觉被“掌控”和受到侵扰。

因此,我们要避免心理掌控的语言,这样有助于让孩子反躬自省,并知道即使遇到困难也有慈爱可敬的父母可以依靠。

4.以小博大,高质量完成亲子间的需求 

对忙碌的家庭而言,父母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有限,因此陪伴能发挥“以小搏大”的效果至关重要。

如何做呢?那就是和孩子开展的活动不局限于学业,更多围绕亲密家庭关系展开。

譬如,一家人共进晚餐,所有家庭成员齐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成就、挑战和忧虑;或者进行孩子喜爱的仪式,感受身为家庭一分子的滋味,拉近亲子间的距离。

归根结底,我们要让孩子深信不疑,对他的爱不是因为他考到好分数、得到奖状等行为,而是他们努力学习独立,学习成为能干、正直及有爱心的人。

只有父母专注于对孩子的发展真正重要的根本特质上,不坠入富裕文化下的功利价值观,才能真正看见、真正欣赏、真正去爱我们眼前的孩子。

正如美籍作家卡洛斯·卡斯塔尼达(Carlos Castaneda)曾说:“条条大路都是一样的……用‘心’去选择。”相比物质富足,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精神富足,探索出专属于自己的“心路”,这才是通往幸福人生的不二法门。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视角学社

推荐阅读:

你好,我们是来自深国交的游子社社员

游子带你看世界|卡西的游记

游子|我们为何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回来?

版权声明:“备战深国交网”除发布相关深国交原创文章内容外,致力于分享国际生优秀学习干货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原谅,并联系微信547840900(备战深国交)进行处理。另外,备考深国交了解深国交及计划参与深国交项目合作均可添加QQ/微信:547840900(加好友时请标明身份否则极有可能加不上),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请将您的合作方案发邮件至v@scieok.cn

本文链接:http://oxford.scieok.cn/post/3270.html

国际化教育理念  微信公众号:scieok
微信号:ScieOk_cn

加微信,发送 2025 即可进群获取深国交备考资料,并有定期分享相关教育心得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支付宝账号

财付通账号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深国交2024年英美本科录取小计

    深国交2024年英美本科录取小计

未标注”原创“的文章均转载自于网络上公开信息,原创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深国交备考 | 如何备考深国交 | 深国交考试 | 深国交培训机构 | 备战深国交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www.ScieOk.cn Some Rights Reserved.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23092号-1商务合作
友情链接:X-Rights.org |中国校园反性骚扰组织 | 留学百词斩 | 南非好望角芦荟胶 |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 备战韦尔斯利网| 备战Welles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