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它 » 正文

2022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北上广深仍旧是人才聚焦地方

18611 人参与  2022年10月11日 13:32  分类 : 其它  评论
2022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北上广深仍旧是人才聚焦地方  数据 第1张

导读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我们在前期系列报告中提出“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的逻辑,指出人口正持续向大城市及大都市圈集聚。随着人口红利消逝、人才价值日益凸显,我们已经连续三年与智联招聘合作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以期准确把握人才流动特点、持续跟踪人才流动趋势。

核心观点
数据说明:智联招聘拥有约2.6亿用户,月均活跃用户数约4632万;其中8成以上为专科及以上学历,远超全国就业人口总体的22.1%。在求职者中,约四成为流动跨城求职者,2021年跨城求职者比2020年增加7.4%。
2021年流动人才特征逐渐恢复至2019年水平。从性别看,流动人才中男性占58%,高于求职总体的53%,男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年龄看,流动人才中18-30岁人才占比64.4%,高于求职总体的59.4%,30岁以下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学历看,流动人才中56%为本科及以上学历,高于求职总体的47%,高学历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工资水平看,流动人才中30%月收入为8K以上,高于求职总体的26.7%,收入较高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行业看,流动人才中52%分布在IT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高于求职人才总体的49.5%。
榜单概览: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且流动性下降。1)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京沪深居前三。从结果看,2021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长沙位居前十。2021年应届生、硕士及以上人才将简历投向一线城市的占比为20.7%、30.0%,均高于流动人才流向一线城市占比,应届生和硕士及以上人才更倾向往一二线城市集聚,尤其是硕士及以上人才更倾向往一线城市集聚。2)人才流动趋势: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且高能级城市人才跨区流动性减弱。分地区看,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战略定位,东部人才持续集聚,中部、西部、东北持续净流出。分线看,2021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5.4%、0.4%、-1.0%、-4.8%,受政策放宽影响一线人才持续流入,二线人才集聚放缓、三线较为平衡,四线持续流出。分城市群看,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21年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京津冀人才净流出趋势放缓,成渝基本平衡,长江中游人才持续净流出。

2022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北上广深仍旧是人才聚焦地方  数据 第2张
2022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北上广深仍旧是人才聚焦地方  数据 第3张

重点城市:北上苏汉人才净流入占比上升,城市群内人才流动为主流。1)一线城市:北上人才净流入占比上升、深广上升趋势休止。北京因严控人口、疏解产业,人才净流入占比逐年下降,直至2020年有所回升,2021年继续创新高,主因收入水平最高且2021年人才引进政策放宽;上海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重回榜首且创近五年新高,主因上海新经济促进政策初见成效且落户政策放宽;2021年上海代替天津,成为北京人才流出第一目标城市,人才从北京净流向上海;深圳近两年人才集聚明显,主因经济发展速度快、创新发展水平高,但是由于人口承载力有限,近年也开始控制人口有序增长;深圳和广州互为人才外流目标城市的第1位,人才从广州净流向深圳;广州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且持续稳定增长,主因广州经济发展速度快、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中最低。2)二线城市:苏汉人才净流入且占比呈上升趋势、杭宁人才净流入且占比稳定。杭州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始终为正且逐年攀升,人才吸引力排名稳居前列,主因杭州电商等产业发展迅速且平均薪酬超越广州在重点城市中位列第四;成都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呈现由负转正的趋势,主因成都经济发展活跃、创新产业发达,并且“筑巢引凤”吸引人才;苏州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苏州经济实力雄厚、2021年GDP增速位列重点城市之首,同时离上海最近、区位优势明显;南京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始终为正且较稳定,主因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且南京“宁聚计划”实施、落户政策宽松;武汉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主因“学子留汉”政策实施效果好,落户门槛宽松;长沙2017-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较稳定,人才流入主因长沙生活成本低、文娱产业繁荣。

目录
1 数据说明:通过跨城求职数据解密流动人才特征
2 榜单概览: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且跨区流动性减弱
2.1 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TOP100:京沪深居前三,百强中东部城市占比超五成
2.2 人才流动趋势: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且高能级城市人才跨区流动性减弱
3 重点城市:北上苏汉人才净流入占比上升,城市群内人才流动为主流
3.1 一线城市:北上人才净流入占比上升、深广平稳
3.2 二线城市:苏汉人才净流入且占比呈上升趋势、杭宁人才净流入且占比稳定

正文
1 数据说明:通过跨城求职数据解密流动人才特征
数据说明及特征:智联招聘拥有约2.6亿个人注册用户,月均活跃用户数(含登录、有求职行为的用户)约4632万,其中,求职人才即当年有简历投递行为的用户中约8成以上为专科及以上学历,远超全国就业人口总体的22.1%;在求职人才中,约四成为跨城求职者,即现居住城市和简历投向城市不同的流动人才,2021年跨城求职者比2020年增加7.4%。
1)从性别看,2021年流动人才中男性占58%,高于求职总体的53%,男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21年求职人才中男女比例为53:47,其中流动人才男女比例为58:42,男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19、2020年流动人才男女比例分别为60:40、57:43,求职人才性别比逐渐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2)从年龄看,2021年流动人才中18-30岁人才占比64.4%,高于求职总体的59.4%,30岁以下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21年流动人才中18-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46岁及以上分别占比34.5%、29.9%、18.5%、9.2%、4.2%、3.7%,各年龄段分别较求职总体高4.8、0.3、-2.8、-1.4、-0.6、-0.3个百分点,说明30岁以下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19-2021年流动人才中30岁以下占比分别为64.8%、68.6%、64.4%,各年龄段流动人才占比逐渐恢复至2019年水平。
3)从学历看,2021年流动人才中56%为本科及以上学历,高于求职总体的47%,高学历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21年求职人才中初中及以下、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占比分别3.6%、7%、42.1%、41.8%、5.6%,其中流动人才各学历分别占比2.3%、4.8%、37.2%、47.8%、7.8%,流动人才中本科、研究生学历比重均高于整体水平,2021年流动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5.7%,较求职总体高8.3个百分点。2019-2021年流动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50.7%、56.7%、55.7%,流动人才学历占比逐渐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2022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北上广深仍旧是人才聚焦地方  数据 第4张
2022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北上广深仍旧是人才聚焦地方  数据 第5张
4)从工资看,2021年流动人才中30%月收入为8K以上,高于求职总体的26.7%,收入较高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2021年总体求职人才与流动人才中月收入在8K以下占比分别为73.4%、70.4%,月收入在8K以上占比分别为26.7%、29.6%。2019-2021年流动人才中月收入在8K以上的占比分别为26.4%、24.4%、29.6%,高收入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
5)从行业看,2021年流动人才中52%分布在IT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房地产行业人才异地求职比例明显增高。2021年求职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是IT|通信|电子|互联网、房地产|建筑业、生产|加工|制造,分别占比19.5%、16.1%、13.9%,合计占比49.5%;流动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也是上述三个行业,分别占比18.7%、19.3%、14.1%,合计占比52%,说明流动人才分布更加集中,且流动人才在房地产|建筑业的分布远高于所有求职人才。

2022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北上广深仍旧是人才聚焦地方  数据 第6张
2 榜单概览: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且跨区流动性减弱
2.1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TOP100:京沪深居前三,百强中东部城市占比超五成
从人才吸引力指数观察,2021年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前三名,北京连续两年占据榜首,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长沙位居前十。
为衡量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定义人才吸引力指数为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的加权结果。人才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人才净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流出某城市的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分别反映该城市引得来和留得住的能力。其中,流入某城市的人才指现居住地不在该城市、但简历投向了该城市的人才;流出某城市的人才指现居住地为该城市、但简历投向了其他城市的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指现居住地和简历投向地不一致的人才。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投向某城市的应届生人才/应届生求职人数总量,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投向某城市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硕士及以上求职人数总量,分别反映城市对年轻大学生和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
从结果看,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市人才吸引力指数连续两年第一;由于薪资优势明显,北京对求职者保持较高吸引力,随着人才引进政策放松,北京人才流入增加、外流趋势缓解,人才保持净流入,近两年排名占据榜首;上海市经济体量大且增长稳定,2017-2021年分别名列第1、1、1、3、2位;深圳则位次顺次下移,2017-2021年深圳排名第2、2、3、4、3位;广州2017-2021年排名第4、4、4、5、4位,较为稳定;杭州因以电商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排名一直位列二线城市首位,2017-2021年排名分别名列第5、5、5、2、5位;成都、苏州、南京较为稳定,成都为7、6、7、8、6名;苏州为8、9、9、7、7名;南京为第6、7、6、6、8名;武汉2021年跻身前十;长沙为第10名,近两年保持稳定。

2021年TOP50城市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有34、6、7、3个,分别占各区域城市总数的39.1%、7.5%、7.4%、8.8%;一二三四线分别有4、30、14、2个,分别占一二三四线城市总数的100.0%、85.7%、17.3%、1.1%;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分别有16、7、3、3、2个,分别占各区域城市总数的61.5%、77.8%、23.1%、11.1%、12.5%。

版权声明:“备战深国交网”除发布相关深国交原创文章内容外,致力于分享国际生优秀学习干货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原谅,并联系微信547840900(备战深国交)进行处理。另外,备考深国交了解深国交及计划参与深国交项目合作均可添加QQ/微信:547840900(加好友时请标明身份否则极有可能加不上),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请将您的合作方案发邮件至v@scieok.cn

本文链接:http://oxford.scieok.cn/post/3539.html

数据  微信公众号:scieok
微信号:ScieOk_cn

加微信,发送 2025 即可进群获取深国交备考资料,并有定期分享相关教育心得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赞助本站

支付宝账号

财付通账号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深国交2024年英美本科录取小计

    深国交2024年英美本科录取小计

未标注”原创“的文章均转载自于网络上公开信息,原创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深国交备考 | 如何备考深国交 | 深国交考试 | 深国交培训机构 | 备战深国交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www.ScieOk.cn Some Rights Reserved.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23092号-1商务合作
友情链接:X-Rights.org |中国校园反性骚扰组织 | 留学百词斩 | 南非好望角芦荟胶 |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 备战韦尔斯利网| 备战Welles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