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教育圈里的家长已如惊弓之鸟,连一个国际学校的学部校长不告而别,都会让人胆战心惊,大家已经无法承受更多消息的折磨了。
今天,辟几个谣,顺便聊聊破除谣言的几个简单逻辑。
谣言和真相
01
剪护照的图片是假的!
之前边检剪卡和阻止出境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其中群里最多的是带配图一篇。
说拿了加拿大college的学签,行李牌都拿到了。结果因为自己多嘴去加拿大读线上课,就被人剪了护照,「说没有线下你出去干什么」。
俗话说,文章配图传千里,这条消息在各留学群里滚动得很快。
随后有网友辟谣,说这是自己注销的护照照片,被人盗取博同情。
图片是假的。
大家刚想长舒一口气,随后就发现了一条消息——
02
出入境被限制。
这是真的吗?确有消息。
@澎湃新闻发布国家移民管理局消息,严格执行从严从紧的出入境政策,从严限制中国公民非必要出境活动,严格出入境证件审批签发。
出入境的限制确实真的。但也=强调了不限制留学、就业和商务活动。
在5月13日国际移民管理局的公众号上发布文章:
澄清最近「停办护照」、「对绿卡剪角禁止出境」为假消息。
有可能被影响的,是今年赴美读书的上海小孩。如果拿到offer没第一时间做学生签就被封控在家,那剩下签证的时间就有点紧张了。不知美签目前有没有上门服务?如果有请留下联系方式,如果没有…就算真来不及也可以申请gap year。疫情第一年有学生拿到学校录取走不了(或者因为网课不想读),直接申了一年gap year,这并不罕见。疫情一定会过去,大家都相信。但目前它还是在反反复复藏猫猫,制造各种麻烦,主要是调整好心态,让自己具备应变力。今天下午有朋友发来一张中英文双语截图,内容是IBO艰难决定,今年暂停大陆举办的所有IB考试。不过我还是立刻找学校求证,得到答复说这两天正在考试…随后就看到了@IBO官方辟谣说,华东地区所有IB学校2022年实行免考制度。因为他们的物流系统DHL暂停了运营,考试资料无法抵达。因为IB停考前年就已经出现过一次,当年用的是日常成绩、作业和预估分做学生IB成绩评价,并没有影响到最终的录取,优秀的小孩还纷纷申请顶尖名校成功。之前在国际学校就遇到一个小孩,当时没有IB成绩,但已经拿到芝加哥大学的offer。根据录取和考试的时间差就能知道,临门一脚的考试其实是个辅助。作为辅助,就不存在所谓「艰难的决定」。今年不考,大家都会延续之前的方法,该申请申请,该录取录取。(在群里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了)IB考试跟高考一考定终身不一样,不是是单一考试,可以多次考或者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这类考试容错率更高,也更能真实反应学术水平。每天在朋友圈里刷消息感觉心烦,辟谣了火冒三丈,第二天还是忍不住继续刷…如果真的特别焦虑,建议你远离手机一段时间,天不会塌的。养小孩就像炒股票,长期持有的人不会经历跌宕起伏的过程,最后在几乎遗忘的时候,被人提醒赚钱了还有欣喜的感觉;天天盯着数据线,红绿相间的微震荡,都是给你的焦虑充值续费,万一遇到大跳水,你更会觉得天塌地陷,人生如梦泡影、如露亦如电。如果你不是很容易焦虑,刷群没有问题。那辨别一条消息的真假,主要看来源。目前在教育圈,机构官方都比较可信。如果来源不明只有一张截图,那就静静等待,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会有很多人出来分析,晦暗不清内容的讨论,也能帮你找到一些思路。最后一群人心里特别强大,不需要辨别消息的真假,他们甚至不关心这些消息。就像群里一个朋友说的:假消息,没必要焦虑;真消息,焦虑也挡不住。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日子还是要一天天过。唯一不同的,就是多了权衡。国际教育不是不能选,只是选的时候,要更慎重地考虑自己付出的成本:不只是财力、能力,还要有家庭一致的目标,以及实现的决心。国际学校不是不能选,只是在这条路上,优质的资源会越来越集中。要有一双慧眼去甄别优劣,度量需求和现实的匹配度,考量决策的性价比。群里看到北京未来静默三天的消息,不管真假先奔赴各大超市,整车整车的装东西。但有意思的是,装满之后不付款,排在款台前拿着手机等消息。如果静默,就结账成为未雨绸缪的有准备者;如果不静默,立刻丢掉购物车走人也没有金钱损失。这是被「囤货」折腾了多少次,才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啊!结果大家也知道了,都看了昨天的发布会吧。这场发布会突破了1000万人观看,最后没有静默,只是倡导:周五到周日居家,减少出门;参加核酸,不然弹窗…所以要更冷静更多思考,虽然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有石头始终在自己的手中。今天,看到吴晓波频道做的一个《疫情对普通人生活影响多大》的调查。里面有两个数据也很能反映当下中产心态(由于样本局限,数据有一定偏差):在3600多个基本面中产的样本中,52%的人在过去两年资产缩水,因而退出了当年大热的基金投资,转而做现金和活期存款、不动产和保险投资。过去疯狂的买买买消费风格已经不复存在,中产消费关键词是耐用、安全和性价比。理性消费和保守消费的人数占到了83%。之前说过,选择国际教育的家庭也分成了两种类型:一种是消费型,一种是投资型。把教育当成一种投资的,当下可能更适合观望和回缩,在没有看清楚形势之前选择相对保守的教育路线可能更适合;把教育当成消费的群体,对性价比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优质的国际教育依然有绝对的吸引力,但做决策的时候,教育的质量将重回权衡取舍的重心。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Miki粥